后来人们听说,只要在孩子手里放些钱,祟就不敢靠近孩子了,便纷纷效仿。于是,民间就流行起了过年给孩子压“祟”钱的习俗。压祟,意味着辟邪、避晦气。渐渐地,“压祟钱”谐音作“压岁钱”,成了长辈表达对小辈们祝福的一种形式。
据史料记载,最早的压岁钱,并不是普通的流通货币,而是一种专门铸造出来用以避邪的钱形佩饰品。在汉代出土的文物里,一些钱币形状的佩饰上,刻有龙凤、斗剑、双鱼等吉祥图饰;有的佩饰上甚至还印有诸如“去殃除凶”的字样,人们把这种压岁钱称为“压胜钱”。
还有一种说法认为压岁钱由古代的春日散钱风俗演变而来。据《燕京岁时记》记载,在民间,人们通常会用彩线将铜钱串起来,再编成龙形,将这种东西放在床角,作为护身符。这种钱串,俗称压岁钱。一般情况下,长辈会直接把编好的铜钱给晚辈,希望压岁钱能给孩子带来一年的平安吉祥。这种做法,在明清时期最为盛行。
到了近代,压岁钱逐渐成了人们表达美好祝愿,祈愿大吉大利的一种形式。比如,送小孩子几张新的连号纸币,意为“连连发”;晚辈给长辈包个红包,意为压岁,“长命百岁”。压岁钱也就成了另一种文化内涵的载体。